在信息瞬息变换的时代,爱情这个词,也变得越来越多的形容词。
柏拉图式精神爱情,不结婚式虚无爱情……
大多数人都认为,四五十年代的爱情,是保守的,禁锢的,违反了恋爱精神的爱情。
但恰恰相反,在如今这个诱惑颇多,离婚率极高的时代,那个时代的爱情,是如此的单纯。
我曾有幸见过一个画面,黄昏夕下的街道,路边街灯的的影子折射在一座长长的竹椅上,椅子上坐着两个人,一男一女,白发苍苍,满脸褶皱。
此刻,仿佛夜色将至,巨大的黑幕吞噬了天上的日月星辰,唯留一丝微弱的光芒,照射在二人身上。
老爷爷将手中的糕点,视如珍宝,小心翼翼的一口一口喂进老奶奶的嘴里。
他的话平常而又少见:“老伴,好吃吗?”
他干瘪的双目紧盯奶奶,眸中泄露的一二分紧张,暴露了他的心思。
闻言,老奶奶的眼角堆起一层层的褶皱,缓慢的弯了嘴角,唇边还留着一点白沫,是甜的。
晚高峰,路上行人下班居多,熙熙攘攘,步履匆匆,似与不知名的物体赛跑。斑马路车水马龙,高楼大厦一栋接着一栋亮起耀眼的白灯。
无论是人还是房子,都在比速度,唯有结束品尝糕点的二人,抬头望了一眼,原来天黑了,真快!
那时正是冬季,冷得寒冽,老奶奶围围巾的动作缓慢的如同呆滞的机器人,老爷爷动作利索,早已收拾好,在一旁耐心的等候,不慌不催,像是已经经历过许多次这个场面。
收拾好后,他伸出在口袋中,早已被焐热的手,牵着老奶奶稍稍冰冷的手,暖和的温度从他身上传给了老奶奶,在这冰冷的冬天,他的心却如同烈阳,为她融化一切寒冰烈雪。
这样纯洁无比又热烈的爱情,莫说九十年代,便是七八十年代都很少见,中国人含蓄而谦虚,是从骨子里传递的,在从前更是,中国人的个性是一步一步的开放。
但在从前内敛的时代,大部分的爱情都是如此。
小时,我爱看言情,可以说,我所有的爱情观都是通过言情所传递,虽然它让大部分人嗤之以鼻,甚至不屑,但是不可否认,这些爱情观是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有过这样一句话“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我以为这是一句古代爱情的真实情况。
但是,这句话若不是如今一些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人说出口,我想我非常相信这句话,但事实永远是高于残酷。
我相信一见钟情,也相信日久生情,但我最相信的是父母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