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复榘是冯玉祥西北军中的四大战将之一,石、韩双孙,鼎鼎大名。他从1914年跟随冯玉祥入陕,追剿白朗农民起义,到1928年首占北京,参加北伐,韩复榘南征北战十四载,历经护国之役,讨伐张勋,南北战争,直奉战争,北京政变,天津战役,西北大战。从一名排长,提拔为方面军总指挥。期间,他和冯玉祥之间的关系,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1928年12月10日,根据冯玉祥的提议,韩复榘被任命为河南省政府主席。在老百姓眼里,省政府主席是个大官,呼风唤雨,前呼后拥,好不威风。可是事情都有两面性,在冯玉祥的眼中,这个省政府主席的位置是他给的,所以,韩复榘就是他的奴才,叫你打狗就打狗,你不能撵鸡。叫你往东就往东,你不能朝西,抬手就打,张口就骂。就象贾宝玉对待小厮茗烟一样。
不久冯玉祥与韩复榘之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事。
冯玉祥命令把韩复榘手下的卫队收入自己的卫队中,扩编为手枪旅。韩复榘对此很不满意。冯玉祥就派参谋长李兴中把韩叫来大发雷霆说,你现在当了主席,很威风了,在家里有人守卫,出门有人保驾,你们都不管我了。好哇,我这里没人守卫,你给我站岗去。韩复榘就乖乖地在冯玉祥办公室的门口站了两个小时,后经人劝说,冯才罢休。在冯玉祥的眼里,什么省政府主席,都是为我站岗放哨的卫兵,我叫你站岗你就得站岗。
冯玉祥走南闯北闹革命,从一个小兵干起,拉起了一支几十万人马的西北军,个人能力自然不用说。但他一点也不知道尊重手下人,也根本不知道自由民主为何物,唯我独尊,把自己的权力高于一切。
冯玉祥用这种人身侮辱的方式,把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发挥到了极致,也让韩复榘的耿耿忠心发生了动摇。人即使是奴才,也不能当众侮辱,因为奴才也是有自尊的。何况谁愿当奴才呢?
冯玉祥在部队管理上,坚持封建家长制,对待部属如同对待奴仆一样,动不动就训斥、罚跪、打屁股,象韩复榘这样,已经当了省政府主席,也不能例外。
1929年4月24日,冯玉祥为了联合闫锡山对付蒋介石,在潼关召开军事会议,公布了他的联阎抗蒋的军事计划。
冯玉祥首先警告部属,形势万分危急。西北军面临被蒋介石拆散、包围,消灭的危险。西北军已经到了生死存忘的关头。为了求生存,谋发展,战略上只有联阎打蒋这一条路好走。冯玉祥特别强调西北军战线太长,首尾难顾,所以要缩短战线,主动从中原退回关中平原,积聚力量,然后,再伺机打出潼关。
冯玉祥一番话后,与会者默然无语。冯玉祥从下属的沉默中,感觉到一种消极的抵触情绪,这让他大为不快。
连年征战的西北军官兵,普遍都有厌战情绪,好不容易北代成功,冯军官兵依然是无衣,无食,无饷。这时候,无论再有多么鼓舞人心的口号,都不能唤起将士们打仗的热情了。
韩复榘打心眼里不赞同冯玉祥发动中原大战的想法。他不甘心在没有受到军事打击的前提下,不作任何抵抗就提前退出中原,把占有的地盘拱手让出。由于冯玉祥在军中长期实行家长式领导,部属从来不敢发表不同意见。这时,韩复榘突然站了出来,对冯玉祥的西撤计划提出了不同意见。
从来是一言九鼎的冯玉祥,哪里会允许手下人有不同意见,他勃然大怒,骂道你这是小孩子见解,并指着韩复榘的鼻子说,到了西北饿不死你。
1929年5月18日,冯玉祥在华山脚下玉泉院再次召开军事会议,部署中原大战。这时韩复榘又站出来提出不同意见。冯玉祥对此极不耐烦,认为这是对他领导权威的挑战,立马一声断喝,你给我住嘴,到外边跪着去。会议室外边有一间屋子,韩复榘只好出去跪下了。冯玉祥散会出来,见他还在地下跪着,就上前打他一个耳光说,起来吧。打完就走了。
韩复榘对此气急败坏,痛心疾首说,我身为省政府主席,当众罚跪挨耳光,以后还怎么带兵,这样下去我不干了。于是韩复榘公开和冯玉祥决裂了,带领部队从陕县一路向东,投奔了蒋介石。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家长制,一言堂大行其道,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成了主仆关系。因为权力崇拜,只要官大一级,就能随意压迫下属。虽然你给了下属高官厚禄,锦衣玉食,但你给不了他们人格尊严。所以,主仆分裂,众叛亲离也就再所难矣。
学会尊重人,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永恒话题,无论是官场乌纱还是平民百姓,把人当人看,而不是当牛羊,这很重要,也很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