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十几年的对门邻居,因为儿子在郑州上班,老两口卖了房子到郑州带孙子去了。不久,又搬来了一位新邻居,也是六十多岁的老俩口,听说是从阮镇的乡下搬过来的,女儿在市里上班,给老两口买了房子,说是让爹娘进城享福来了。

新邻居姓孟,总穿一身旧军装,黑黑的脸庞,一米八的个子,见面总是笑着招呼,吃了没。没有乡下人那种卑怯和小心,家里煮了毛豆,红薯和板栗,总要端来一碗,这让我们很不习惯,端过来的碗是满满的,回去的总是空空的,因为我们没有什么可端的,于是,我就劝他别端了,怪不好意思的,他说,都是不值啥的东西,尝个鲜,没啥,没啥。

老孟起得很早,把门前的地扫了一遍又一遍,连窗外的地也扫了,我对他说,有物业,你就别扫了,他不听,还要扫,他说,闲不住,庄稼人嘛。

老孟的行为举止却不像庄稼人,因为它进出自家大门时,开关门的声音都很小,几乎听不见。而楼上的邻居却大不相同,进出大门时像放炮,咣当乱响,一到上下班时间,楼上十几家咕咚咕咚响个不停,就像古代的官员出迎,炮声连连,唯恐人家不知道。

一打听,老孟是见过世面的,在北京卫戍区当过兵,给大领导站过岗,复员后,又在村子里当了十几年的支部书记,前几年,因为班子年轻化退了下来。进城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到了社区,他说,一个党员不能离开家。

前几天,老孟因高血压住了院,出院后,他说,医院里医生护士太好了,对病人就像亲人一样,他要请我帮忙写封感谢信,我答应了。来到老孟家中,他拿出纸和笔,忽然掉下了一个小红本本,拾起一看,是一本献血光荣证,我问,是你的。老梦说,是的。他不好意思的说,咱是个党员,也做不了啥事,献点血,多少能帮一下别人,心里也得劲儿,他已经连续二十一个年头献血了,听了老孟的话,我心头一热,我也是个党员,却没有这样的境界,连一回血也没有见过。真的是榜样就在身边哟。

你见过哪些榜样的党员?  第1张

新冠肺炎来了,老孟第一个报名参加了社区党员志愿队,他嗓门大,说话不慌不忙,有个外卖小哥要进小区,门卫不让进,就吵了起来,老孟上前劝说,别吵了,都是这,又不是对你一个人,也是为了大家好,理解万岁。你把外卖给我,我替你送。说着,老孟问清地址,接过外卖,咚咚咚地就跑了一趟,六楼上下一身大汗。收外卖的见是老孟,惊奇的说,咋是你来送。老孟说,谁送都一样。

社区的孙师傅老两口都有慢性病,又是高血压,又是糖尿病。药吃完了,拄着拐杖要自己到药店去买,老孟见状,就问清了药的名称和数量。替孙师傅跑一回药店,买到后又送到孙师傅家中,孙师傅感谢不尽说,你们党员辛苦了,老孟说,不辛苦,应该的,老梦见孙师傅的老伴卧病在床,儿女在外地又回不来,就自愿给孙师傅买菜送到家,孙师傅想吃南瓜和玉米菜,门口的超市没有卖的,老孟就跑到十几里外的超市去买,然后又爬五楼送到了孙师傅家中,疫情期间,老孟亲自送菜到户的就有三十多家,而我只有五六家。

疫情期间,社区党支部号召党员为武汉捐款,老孟捐了一千块,而我犹豫着只捐了两百块,我知道,老孟的所谓退休工资,每月只有100多块,但他却说,如今生活好多了,吃喝不愁,啥都方便。农民种地不交粮,还有补贴,看病还能报销百分之七十,我听了,心里有点发热。我知道,老孟虽然六十多了,但每年还要自己交医疗保险,不然看病就住不了院,也不能报销,这是个多么懂得感恩的人啊。

有一天晚上,我和老孟正在值班,忽听有人大声喊,着火了,原来是五号楼一楼有人给电动车充电,不慎燃起大火,一时火光冲天。老孟连忙掂起灭火器冲了过去,慌乱中互相打听,楼上还有人没,忽听有人喊,二楼老郭家还有个两岁多的孩子还在家中,老孟一听,二话不说就往火堆里钻,等到老孟再一次抱着孩子从火堆里钻出来时,孩子安然无恙,老孟却被烧伤,住进了医院。

我到医院看望老孟时,顺嘴说一句,人老了,不敢冲得太猛,老孟说,该冲也得冲,谁叫咱是党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