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来的阿斗,是一句常挂在人们嘴边的俗话,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如果知道铁就是铁,成不了钢,为什么还要恨呢?既然知道阿斗就是阿斗,为啥还要扶呢?这不是瞎子点灯白废蜡吗?

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人们关注阿斗,议论阿斗,捶胸顿足,欲罢不能。不是因为阿斗有多大能耐,而是阿斗坐的那把椅子,以及身后的那一套游戏规则和那场争奇斗艳、热闹非凡的游戏。

试想一下,如果阿斗是个蜀中百姓,挑担荷锄,忙于生计,管他是憨是傻,谁会关注呢?明星的八卦人们喜欢听,因为可以娱乐自己,升斗小民的起居冷暖,谁爱搭理呢?

近来,中国足球又成了热闹话题,人们又开始用扶不起来的阿斗来形容中国足球。把中国足球比喻成办得不好的事,是近几十年来人们常说的话,年年说,月月讲,也疲了。谁也不对它有啥希望,就像蜀中阿斗,扶也扶不起来的。

 莫把阿斗比足球  第1张

2019年,中国足球,又燃起了一点希望,认为阿斗又可能扶起了。原因是来了洋教头里皮,世界杯亚洲区40强大赛,中国队抽了一个上签,和关岛、马尔代夫、菲律宾、叙利亚分在了一个小组,想想就叫人高兴,中国队冲击世界杯的梦想又有点盼头啦。

然而希望越高,失望越大。中国队虽然战胜了关岛和马尔代夫足球队。但对阵菲律宾时,却久攻不下,打了个平手,这叫国人大失所望。中国足球队内的一个队员的年收入,几乎抵得上人家一个队的年收入。但收入高并不等于球踢的好,上起阵来,竟是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的。接下来,在对阵叙利亚时,更叫人大跌眼镜,竟然一比二的战绩败下阵来。气得洋帅里皮大发脾气,撂下挑子就回欧州养老去了。

面对中国足球的如此败绩,批评之声排山倒海,有批里皮的,有批足协的,更多的是批球员不卖力的。阿斗的帽子,又一次被戴在了中国足球的头上。

你说为啥总用这顶帽子呢,难道找不来合适的形容词么?把阿斗和中国足球联系起来,似乎有点不认真,不严肃。说到底,因为中国观众太喜欢中国足球了,爱之深,就责之切,难免有点情绪化。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喜欢的人多,影响巨大,中国人当然不能置之度外。看C罗、梅西踢球当然好。但总不如看中国人踢球痛快。但中国人踢球总是不能痛快,脚下臭得很。这就叫人反思,为什么这么臭呢?有人说是抓得不紧,练得不精。于是就不停地换教头,洋的来了,土的走了,土的来了,洋的走了,像翻烧饼。三十年前就开始从娃娃起,派幼童到巴西,到德国,几十年过去了,娃娃都挂靴了,中国足球还是老样子。该想的法子都想了,该练的力气都用了,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中国足球的路到底在哪里。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承认我们是亚洲人、黄种人。在体能上我们和欧洲人、非洲人是有差距的。刘姥姥说,能端多大的碗,就吃多大的饭。这叫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明明你一顿只能吃两个馍,偏偏叫你吃五、六个,那怎么行。中国人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运动上叱咤风云,独行天下,就是那些项目适合我们。中间隔着一道网,没有贴身紧逼,没有激烈对抗,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对面的人干着急也没有办法。然而足球运动却不是这样,要贴身对抗,要团队配合。要强大的体能。这些方面,我们和欧洲人、非洲人都不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并不是不想踢好足球,事实上我们的足球健儿也很卖力气,我们也不想总当失败者,被人嘲笑。但实力不如人,总是掉链子,急得一头大汗也没办法。你把足球比做蜀中阿斗,总也扶不起来,比喻得好,但却不能叫人口服心服,你叫阿斗上场踢一会试试。

客观的,冷静的,实事求是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不求全责备,不拔苗助长,不用不合实际的标准要求别人。中国需要足球,那是茶余饭后的一种娱乐,但我们也需要一颗平常心,只要努力了,做不到最好,也是正常的事,把娱乐太当回事,就不是娱乐。

不要总是埋怨阿斗乐不思蜀,因为那对吃瓜群众也是一种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