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绍竑,字季宽,广西容县人,和李宗仁、白崇禧一并被称为新桂系三巨头。他以政治谋略见长,历任国民党政府广西省、湖北省、浙江省主席、内部部长等要职,是民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

一九三二年,作为民国政府内政部长的黄绍竑来到北平视察工作,接待他的是国民党北平军政委员会主任何敬之。两人一同游览了西直门外的颐和园,眼前的景色让他感慨万千、激动不已。他喜欢排云殿的雄伟、长廊的爽直,站在万寿山上,园中的美景,尽收眼底,真是心旷神怡,思绪万千,差点忘了长城边上的连天炮火。

游至园中的昆明湖,阔大的湖面更让黄绍竑浮想联翩。遥想慈禧太后当年。不顾国难当头,移动巨大的海军经费来建颐和园,把整个国家的大海,筑成园中的小海,把整个国防巨舰,改建成游玩的小船满清王朝的幕燕釜鱼的朝政。这不顾国难民苦,只要统治者自己取乐的精神,只能让人感叹。

当黄绍竑一行人站在昆明湖岸边,看到了成群结队的白天鹅,正在湖中游戏,玩味着春天的乐趣,它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场灭顶之灾正向他们袭来。原来,黄绍竑和何敬之都有打猎的爱好,随行都带有猎枪。看见满湖的天鹅,都动了狩猎的念头,当然他们也不忘走一走程序,问一问颐和园的管理人员,这园子里的天鹅可不可以打。这话问得有水平、有智慧。黄绍竑是民国政府内政部长,是颐和园的最高主管,何敬之是北平市军政委员会委员长,最高地方长官,两位大员要射杀天鹅,哪里会成什么问题,颐和园的管理人员只好说,那是可以的。

在心安理得的取得许可后,黄绍竑和何敬之就举起猎枪朝湖中的天鹅开始射击。砰砰一阵枪响后,湖面上的天鹅惊飞满天,叫声凄惨,好似白云朵朵在湖面上空盘旋,它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惊慌失措,哀鸣声声,但又不知要飞到哪里去,这里已经成了它们的家园,等到枪声停止后,它们又飞落下来。

黄绍竑和何敬之一共射杀了四只天鹅,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天鹅是一种贞禽,它的伴侣是终身不变的。万一夫妇双方之间有一方遭遇了不测,则另一方不能再有新欢,它会永远过着悲惨的孤独的生活。所以,当黄绍竑举枪射杀了一只天鹅后,另外一只也就不避危险地婉转悲鸣,前来救护,好像要和它的同伴一起赴难,这种情景让黄绍竑不忍再举枪射杀了,于是就停止了狩猎活动。不然的话,死于枪下的天鹅,就一定数量可观了。

吃天鹅肉的黄绍竑  第1张

第二天,何敬之大宴宾客,有一道名菜就是天鹅肉。中国社会流传一句俚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是说癞蛤蟆和天鹅是两种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动物,一个在地上爬行,一个在天上飞,他们有着不同的交际圈子,基本上是不会交集和亲密接触的。所以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比喻异想天开,根本不可能的事。但谁也没有权力不许癞蛤蟆有梦想,谁不想吃天鹅肉呢?

黄绍竑亲口吃到了天鹅肉,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黄绍竑告诉人们,其实天鹅肉非常不好吃,简直同老牛肉差不多,吃在口中,索然无味。不知道为什么民间流传的谚语,却把天鹅肉形象得那么好。看来,传说这谚语的人,并没有吃过天鹅肉。

天鹅肉并不是人人都能吃到的,能在颐和园里公然射杀天鹅的人也并不多。想那颐和园中,一定有层层叠叠的管理制度和游园须知。不用问,天鹅是不能随便猎杀的。但是墙上的规章制度,毕竟是人制订出来的,一旦遇到了权力,如果执行这制度的人,腰弯了一下,这制度就成了废纸,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国民党政府是个反民主的专制独裁政府,一切权力都属于他们,绝不允许人民群众起来对他们监督。所以,只要爬进体制内,握有权力,就可以为所欲为,别说射杀几只天鹅,就是批个贷款,上个项目,批块土地,都是一句话的事。这样的政府,这样的官员,虽然可以横行一时,但终将要被人民抛弃。

有些制度很好看,也好听,光鲜亮丽,但执行制度的人比它更重要,人不能独立于体制外而生存,总要受体制的制约,好的体制才是最重要的。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专制下,纵然嘴上说的天花乱坠,一切权力来自人民,但实际上人民就像那湖中的天鹅一样,仍然摆脱不了被宰割、吞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