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系是国民党内部一支最重要的军政派系,是蒋介石政府的重要支柱,在中国大陆横行二十多年。黄埔系的首领胡宗南,是蒋介石最宠爱、最重要的军事将领,他是指挥几个兵团的二级上将和名震一时的西北王。
就是这样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身边,却活跃着一位中共地下党员,他的名字叫熊汇荃。熊汇荃是周恩来精心谋化,巧妙安排,适时打进国民党内部一批情报人员中的佼佼者。他巧妙取得了胡宗南的信任,成了胡宗南最重视、最亲信的助手,担任侍从副官兼机要秘书。他身处胡宗南内部中枢,每天都紧随胡宗南身前马后,协助胡宗南处理军中各种机密文件和胡宗南的日常事务。胡宗南经常只带熊汇荃和一个卫士外出巡视,可见胡宗南对熊汇荃的依赖和信任。
熊汇荃在胡宗南身边工作长达十年之久,直到1947年5月,胡宗南将熊汇荃送往美国留学为止。在这十年中间,胡宗南总部的几乎一切军政机密,胡宗南个人的心态情绪与人事往来,以及国民党政府下达给胡宗南的通知命令等各种核心机密文件,都被熊汇荃周密掌握并及时通过中共地下情报网,上报到中共中央。胡宗南总部及全军动向,对于中共方面,几乎无密可保。而胡宗南对此竟蒙在鼓中,毫无察觉。
1943年,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命令胡宗南集合二十多个师,约50万人马进攻陕甘宁边区。胡宗南精心部署,准备兵分九路向陕甘宁边区攻击,这期间,国共双方部队不断发生冲突,内战危机一触即发,边区形势骤然紧张。
正当胡宗南紧张部署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军事行动时。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机密军事计划,都由他的机要秘书熊汇荃迅速报告给了中共中央。中共中央经过研究和权衡利弊,采纳了叶剑英的“空城计”,公开揭露蒋介石、胡守南进攻延安的措施与计划,让其暴露在公众面前。广泛动员中共各解放区和国统区的舆论,谴责与阻止胡宗南的军事行动。让国民党政府和胡宗南陷入被动。同时紧急动员陕甘宁边区军民做好准备,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打击来犯的国民党军队。
中共中央的这一手确实厉害,他让胡宗南的军事机密成了公开的秘密,胡宗南挑起内战的信心受到了舆论打击。他疑虑重重地问身边的机要秘书熊汇荃,这次军事行动是谁泄的密,这一仗还打不打。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位他无比信任的机要秘书把情报送到了延安。
在强大舆论的攻势下,在美、苏等同盟国的干预下,蒋介石只得放弃了进攻延安的计划,一场巨大的风险据此化解了。这是熊汇荃浓墨重彩的一笔,毛泽东高度称赞熊汇荃的功劳,说他等于几个师。
熊汇荃在胡宗南身边潜伏活动长达十年之久,并不是没有引起敌人的怀疑与重视。
胡宗南之所以挑选中共情报人员担任自己的机要秘书兼治随从副官,时间长达十年之久而毫无察觉。其原因,除了中共情报人员部署周密、精明机警外,主要还是国民党自身的原因。
国民党是一个缺少党内民主的类帮会组织,是以黑社会的教派演变而来的。一切唯长官意志是从,凡长官要求下级绝对服从,要其思想和行动上都和他保持一致。所以长官的品行素质和个性好恶,就决定了这个组织的做事成败。因此,国民党的组织人事制度和政治审查制度,也就形同虚设。各级人员的任免多凭长官的好恶和亲友的介绍及金钱开路,任用人员事先没有严格审查,事后也无认真的考核。长官决定一切,长官决定的人事任免,往往要受个人认识和情感的局限,却又不允许别人提出任何意见。这就为中共情报人员创造了条件。
再者,胡宗南为人粗放而不精细,轻率而不谨慎,志大才疏,过分自信。特别是他事业顺利、官运亨通,手中的权力急剧膨胀后,更是骄傲轻狂,自以为天资聪明,好大喜功,轻率浮躁,独断专行,不许别人说半个不字。既无知人之明,又无警惕之心与审查之道。这就为中共情报人员长期潜伏提供了可能。
1937年到1947年这十年间,胡宗南几乎是在中共的完全可视下裸奔,这也是胡宗南在与中共的斗争,不断失败的原因之一。
一个团体,无论貌似多强大,如果没有内部民主,终归是一盘散沙,一个个土皇帝就会横行其间,最终会走向失败与消亡。胡宗南的辉煌与悲剧,似乎正告诉人们这一点。